摘要:皇冠走地网通过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在国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拥有分工明确、协作无间的高效团队,坚持打造自己品牌与代理运营相结合的模式,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
中新网重庆12月7日电 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重庆两江新区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高地
照母山下,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座蔚然壮观的“城中之城”——50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集聚,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上百栋产业楼宇星罗棋布。其间,“大型综合运营性服务基地”麒麟座4幢建筑静静伫立,不断完善着服务功能,增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麒麟座D座定位为知识产权服务高地,正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壮大知识产权服务规模。”麒麟座服务专员刘斯妍介绍,目前,两江产业集团联合重庆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已引入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重庆段创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
“哪儿可以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软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大!”近期,无论在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沙龙上,还是两江新区开展重点企业“双专员”服务工作走访过程中,不少企业都谈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行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有关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
如何保护好知识产权,确保企业创新源泉长流不竭?
在重庆强大凯创营销中心总经理黄文利看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他举例说,初创型软件企业通常需要及时就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申请著作权保护,若是嵌入式软件或软硬件结合的产品,还会适当考虑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而操作系统的界面,也可通过GUI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获得保护。

同时,企业对外宣传用于体现公司的字号、图形、英文等,也需要及时申请商标,防止使用不当造成侵权行为。
“一家不足20人的小微企业,通过4年专业服务,获权专利20余项,现已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谈及服务业绩,黄文利充满自豪。知识产权咨询和规划、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申报……这几年,在麒麟座入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贴身式帮助下,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不少软件企业得以健康发展。
不仅做好政府的“高参”、企业的“保姆”、科研机构的“管家”,麒麟座D座入驻机构还积极参与诚信体系建设,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公益讲座培训近百场,内容涉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价值专利打造、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在高企认定中的应用等。
图为知识产权有关公益讲座。重庆强大凯创供图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刘斯妍认为,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知识,不仅能在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作用,更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两江新区正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能级逐步增强,初步构建起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运营、金融、咨询等服务全链条,基本具备从知识产权前端申请、注册到后端保护、维权、运用等全流程服务机制。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只是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优化企业服务的冰山一角。时下,两江产业集团正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着力完善各项综合配套功能,全心为科创企业谋划法律、资金、技术、市场等全方位专业增值服务。(完)
《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发布,专家呼吁——
应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林火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多少?极端林火事件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我国的林火防控效果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找到。
《蓝皮书》集中呈现了中国科学院专家关于全球林火碳排放研究的最新结果,分析了2001年至2022年全球林火碳排放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动态,评估了全球主要极端林火事件气候环境效应。专家呼吁未来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同时加强对极端林火的防范与管理,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共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蓝皮书》指出,2001年至2022年,全球年均森林过火面积为4695万公顷,是同期年均人工林增长面积的11倍。在此期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碳排放源。全球林火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北半球高纬度针叶林区的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在介绍《蓝皮书》时说。
《蓝皮书》对全球典型极端林火事件进行了梳理,以2023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为例,本次林火直接排放二氧化碳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13.74亿吨),严重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此外,2023年5月至8月,加拿大林火累计排放1002万吨PM2.5,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波及本国全境,还通过大气环流作用,对北半球广大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我国一直采取积极的林火防控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朱教君说,中国森林面积占全球5.4%,但林火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林火碳排放总量的0.65%,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01年至2022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0亿吨。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未来林火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呈增加趋势。基于上述分析,《蓝皮书》建议,将林火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同时将林火碳排放的风险防控纳入碳汇林市场的碳交易体系;将可燃物处理纳入森林管理,通过计划火烧、机械清除等方式,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林火发生强度;深化林火碳排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林火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研发灾后植被重建和碳汇快速恢复技术。(科技日报) 【编辑:付子豪】